Travellerspoint 提供的旅游博客

一頓很有意思的晚餐

東山

semi-overcast

到了黃昏, 又是時候找晚飯吃. 在這裡, 晚飯是要找的, 因為附近的館子看上去不太好, 又怕裝修好的館子價錢會貴, 我實在不想花幾十塊甚至一百塊吃一頓飯.

我沿著大路走, 憑這幾天的經驗, 不用看路牌也懂得怎樣走到市中心. 我在小橋上走, 再看看小河垂柳, 也到湖邊公園走走.

在馬上旁有一輛政府車輛, 上面有藍白兩色, 我沒有看過這類汽車, 便拍下兩張照片. 前方有一輛公安車停在路口, 我也拍下一張. 我過了馬路, 讓我緊張的事便發生.

IMG_6548.jpg

剛才那輛政府車發出響聲, 慢慢停在我旁邊. 車上有兩個人, 坐在右邊那個人打開窗子, 用右手整理一下帽子, 然後放在車門外.「師傅, 你是在幹甚麼?」

我難道不能拍照? 他是否要給我麻煩? 我故作鎮定跟他說:「我在拍照.」

「你拍下我們的車子, 也拍拍那輛公安車, 到底在幹甚麼嘛?」他的同伴也笑笑的看著我.

「我喜歡這種車子.」我本來想給他看我這幾天拍下的政府汽車照片, 後來心想, 我不是剛才把照片通通儲存到電腦裡面嗎? 我的照相機只有這兩部車子的照片.

「我們不是公安.」

我不曉得他是看出我的緊張, 還是覺得我把他們的汽車當成公安車拍下來. 其實我是曉得的, 但那一刻太緊張, 有點胡言亂語.「你們的汽車上面不是也有這種燈嗎 (我指的是紅藍色的緊急車輛燈號)?」

他瞧一下上面, 然後沒氣的說:「我告訴你, 我們不是公安.」

我沒有話說.

IMG_6553.jpg

他的同伴問:「你從哪裡來?」

我告訴他指定答案.

「你是徒步旅行嗎?」

我揹著背包走, 但我沒有走路來宜興.「一點點.」

「祝你一路愉快!」車長示意, 他的同伴便開車走.

我鬆了一口氣, 心想如果是剛才那個板著臉孔的公安來跟我說話, 情況可能更壞.

已經是晚上六點多, 我在盤算到哪裡吃晚飯. 再走二十分鐘左右, 天色已黑, 我也走到市中心.

我到了商業街, 跟白天的情況是兩樣. 所有店舖都亮了燈, 藍色和紅色霓虹燈光倒映在河上, 遠方的鐘樓也發出黃色, 像一個老大, 在商業街後面看著. 這裡也在舉行歌唱比賽, 擴音器把參賽者的歌聲放到每一個角落, 大廈上的電子顯示屏也把現場的情況馬上播放出來. 有一位女士唱民族歌曲唱得很好, 引來群眾的歡呼喝采. 偶然有參賽者唱得不好, 只得到寥寥無幾的掌聲, 但群眾還是很有禮貎, 不會批評嘲笑, 參賽者有點不好意思的走到台下, 然後在人群中消失.

IMG_6594.jpg

我看見西氿大河那邊也有房子亮了燈, 所以走過去看看. 原來白天來過的海濱公園到了晚上是那麼漂亮的. 世紀大橋的三個半圓形、河濱公園的收藏館和石排樓也發出橘子的顏色.

我拍完照的時候, 已經是晚上八點多, 我倒忘了內地的人五六點便吃晚餐, 所以很多館子都已關門, 沒有關門的都要起碼四五十塊, 我不太捨得, 頂多回到旅館吃方便麵和滷蛋.

我走到一家西式快餐店面前, 在香港的時候我也不大光顧, 難道在這裡一定要吃那些乾得要命但不會飽的麵飽嗎?

我抬頭一看, 原來是一家中式快餐店, 裡面的設計倒像下面的西式快餐店. 我走上去, 客人也沒有幾個, 地方倒是光亮乾淨. 我瞧瞧有甚麼好吃, 結果點了一個十五塊的晚餐, 但本店著名的豆槳早已賣光.

IMG_6616.jpg

我拿了一個牌子, 找了一個地方坐下來. 不到五分鐘, 服務員便把我的晚餐端上來. 托盤上有四樣東西, 上面都有蓋子, 我把它們一個一個打開. 最大的一個是白飯, 膠盤子裡還有金屬容器讓它保溫, 主菜的盤子是咖喱牛肉, 它跟馬鈴薯一樣, 給切成一粒一粒. 配菜的盤子有兩道菜, 炒蛋跟青菜的顏色不大好, 可能已放了很長的時間, 旁邊的黃芽白跟油豆腐(即香港的豆腐泡)看上去蠻好. 花十五塊能夠有這麼多東西吃, 已經算很好. 最讓我意外的是湯. 我打開蓋子, 裡面原來是蒸蛋! 我從來沒有想過快餐店的湯會是這樣的, 我吃了一口, 蛋很燙, 很滑. 對我這個旅客來說, 能花十五塊錢吃一頓像家裡的飯, 實在很有意思 (雖然我媽燒得比他們好), 這一頓晚飯也是我在宜興吃得最好的一頓 我慢慢把豐富的晚餐吃完, 然後離開快餐店.

我不想再花一個小時走路回旅館, 只好叫了一部出租車. 車長應該有六十歲, 但很健談, 跟我談談宜興的事, 後來我才知道, 原來要多付一塊錢燃料費. 我很想跟他詳談, 但不到十分鐘, 我們便到了旅館, 我只好付錢, 然後看著他離開.

旅館附近街燈不多, 路比較黑, 倒是旅館的招牌很亮, 我拍下幾張照片, 然後回到房間去.

IMG_6639.jpg

发表人: E世代鐵道之旅 上午11:18 收藏在 中國 Tagged backpacking 評論 (1)

諜戰

東山

rain

我悄悄的拿著照相機, 對著目標拍照. 旁邊早有工作人員發現, 帶著嚴肅的面孔走過來. 在我差不多會「被捕」的一刻, 我已拍下兩張照片, 工作人員終於出手了! 她走過來跟我說:「先生, 你不能在我們超市裡拍照的!」

我乘公交離開蜀山社區, 回到丁蜀市中心, 在黃龍山步行街附近下車, 經過幾家推拿店. 我這幾天到處走, 剛才又走了幾個小時, 早已腰背雙腿酸痛, 最好走進其中一家找師傅按一兩個小時, 但原來這裡的價錢跟深圳的一樣, 還是算了吧! 這裡也有一家店可以洗澡, 只要二十塊, 但我沒有乾淨的衣服, 洗了也沒有用.

黃龍山步行街是一條商業街, 這裡的店舖設計都比較美觀. 最先吸引我的, 是一間快餐店. 這家店在宣傳蜜糖烤雞, 看樣子蠻不錯. 我到處看看有甚麼好吃的, 結果沒有甚麼發現, 倒是走進去一家超級市場.

IMG_6508.jpg

超市裡兩樣樣東西吸引我, 一樣是核桃奶. 我在香港沒喝過, 就是聽也沒有聽過. 而且奶是「紙包」的. 在香港紙包奶是盒裝的, 但這裡的紙包奶是薄薄的包裝, 可以就這樣放在西裝口袋裡面. 我買了一包嚐嚐.

另外讓我覺得好玩的, 是其中一種瓶裝水. 瓶子很漂亮, 但沒有汽, 我已經有足夠的水, 不想再買, 只好拍拍照. 這裡的工作人員也蠻快的, 我才拍了兩張, 便有人跑過來. 我反正已經拍好, 便繼續逛逛, 然後取出筆記本, 把想到的東西寫下來.

另外一位四五十歲的女服務員走過來.「你是在做調查嗎?」

她看著我, 感覺有點像看著秘密警察. 我搖搖頭, 懶得跟她說太多, 然後走到另一邊, 她一直在打量我, 我拿著要買的東西付款, 然後離開.

IMG_6511.jpg

原來我這樣走來走去已經一個小時, 到了下午三點我還沒有吃什飯, 只好走到剛才那間快餐店. 一個高個子的職員像主管, 在調教一位小女孩, 主管板起臉孔, 小女孩有點手足無措. 我等了差不多五分鐘, 主管才有空招呼我.

「我想要烤雞.」

「要一隻嗎?」

我心裡想:「當然要一隻, 難道我可以吃兩三隻不成?」

我後來想想, 這隻雞只是比壘球大一點, 對我來說, 吃兩隻是沒有問題的. 他這樣問, 也可能想我會替別人買. 他雖然心情不好, 但還是在「做好這份工作」.

主管把「壘球雞」送到我面前, 我付了十三塊, 便端著盤子找個地方坐下來, 戴上塑料手套, 然後把牠「肢解」. 我還沒有咬第一口以前, 竟然發現有一小包孜然粉在旁邊 (在新疆吃羊肉放的香料), 高興也來不及, 馬上灑在雞上. 一口咬下去, 味道不濃, 但還是有孜然粉和蜜糖的味道. 我不到二十分鐘便吃光, 然後走到公車站.

我實在不幸運, 看著一部公交六號在我前面離開, 而且看見車裡面賣票的服務員是早上跟我說怎樣去蜀山老街的那位. 我只可以站在公交站, 等了二十分鐘才有一班車. 我投了兩塊錢在箱子裡面, 但服務員不曉得我付了多少錢, 老是問我要去哪裡, 我想了一會, 才想到旅館那一站的名子. 車長是位女性, 不到四十歲, 頭上披了一副長頭髮. 她早已伸出兩根手指, 向服務員示意我付了兩塊, 最後她也忍不住要告訴同伴.

1IMG_6523.jpg

我坐在汽車後排, 把窗子旁邊, 風大刺刺的吹到我身上. 車開了不到三分鐘, 我才發現另一件不幸運的事: 在不遠的地方有一間十幾層高的建築物, 全是用石頭造的, 像上海市或是宜興城的房子. 我有點想馬上下車去看看, 但我的腰背腿已經不聽話, 只想安份的坐在椅子上, 希望某年某月我能夠再來當一次「間諜」, 去找找這個房子的歷史, 跟它拍拍照.

公車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我在旅館站下車, 走到大堂, 上去房間, 二話不說, 把身上的衣服全脫下來, 走進洗手間洗澡, 讓暖水從頭上淋下來, 舒服得要命. 洗完澡以後, 我便躺在床上. 可惜的是兩個小時以後, 我還是要走出去找晚餐吃. 如果旅館有像樣的館子, 我便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和體力, 但原來這是好事, 讓我在宜興過了一個很精彩的晚上.

发表人: E世代鐵道之旅 下午10:01 收藏在 中國 Tagged backpacking 評論 (0)

兜兜轉轉誰在轉?

東山

overcast

IMG_6379.jpg

我離開河道, 穿過一排房子, 走在大路上. 這裡路很闊, 共有四條行車線, 但車子不多. 路旁的樹和房子都整整齊齊的, 還有幾大片農田, 我像到了美國小鎮, 有點衝動想舉起一根手指—像老美(美國人)一樣, 舉起右手拇指坐順風車, 只是不知道可以到哪裡去. 老太太的鄰居走在我前面, 不時回到看看我有沒有走錯, 後來看我走進一條小路, 才安心的繼續走她的路. 這位很好的女士, 可能只在我的生命中出現一次, 倒是不怕麻煩, 默默的照顧我這個外鄉人.

小山丘大約只有二十米 但附近的地方都是平坦的, 可以從不同地方看見這裡的廟—顯聖禪寺. 寺裡有大既大座建築物, 我最喜歡一塊刻上一個「佛」字的石頭, 在一座紅黃兩色的建築物前面, 比旁邊的化寶爐子更有禪的味道. 寺裡最高的建築物應該是大雄寶殿, 前面那座黑色化寶爐子起碼有五米高, 上面刻著「風調雨順」, 爐底也有「顯聖禪寺」四個字. 這座爐子活像一個塔, 還掛了黑色的鈴子.

後面的藏經閣大門緊鎖, 也放下窗簾, 但我還是可以從其中一個窗子看到裡面的沙發和茶几, 經書一本也看不見. 我找不到這座寺的來歷, 但應該還在重修, 幾個工人躺在藏經閣一樓有蓋的地上休息, 微熱的風也帶來一點點涼意.

IMG_6396.jpg

我離開寺廟, 從另外一邊走, 經過一間小學, 裡面有兩層高的建築物, 倒是有點中國特色: 金字瓦頂, 舊式窗框和欄杆上的訓勉說話, 便找個地方替這裡拍拍照. 我走進旁邊的小路, 有一排房子, 其中一間房子前面有樓梯, 我站在最高的地方, 把學校的房舍和球場都拍下來, 離開的時候又發現路口的房子是用紅磚砌成的, 又從不同角度拍下來, 反正看見甚麼好玩的都拍下來, 最後再想想怎樣可以多拍一點學校的照片.

學校的另一邊有一條小路, 兩旁都是草, 倒是有點像山路. 我一直走, 擔心草叢中會有甚麼跑出來, 所以拿著登山杖自衛, 只要有甚麼風吹草動, 馬上一杖打下去. 我也怕這條路沒有人走, 會有很多蛛網, 弄到臉上, 所以在前面揮動登山杖, 也許從哪裡跑來一條狗, 趁牠向我張牙舞爪以前把牠打到地上 (最後不要踫上這種事). 我走了幾分鐘, 終於找到出路, 原來這裡就是早上來過的東坡書院! 我走了這麼多地方, 是兜了一個大圈. 也好, 起碼我知道自己在哪裡, 甚麼時候要走也方便一點.

我從小路回去, 學校的後牆很高, 我還是拍不到甚麼. 我沿著馬路走, 終於走到大路. 在公車站旁邊有一所中學, 校舍也蠻新. 剛好有一輛公車離開, 我要再等一班, 這樣一等起碼要二十分鐘, 還好沒有下大雨, 只是有點雨粉. 公車站牌上面的字已經褪下, 我要走到對面的站牌才可以看清楚, 然後再跑到原來的公車站等.

IMG_6449.jpg

我等得有點不耐煩, 但也沒有辦法. 附近再沒有好玩的地方, 我也沒有力氣再找新的地方, 或是到石拱橋上走走, 只能呆呆的站在公車站. 我到小鎮中心走走, 又看見那些可愛的紫砂花盆還是馬桶, 如果我能開車回家, 一定會買一個. 鎮上的人看見我, 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 我看著他們, 只是在埋頭苦幹, 或是走路回家.

一輛汽車駛過來, 又給我帶來希望. 我揮一揮手, 上車付了錢, 然後找個地方坐下來, 看著汽車慢慢離開小鎮中心, 離開老街, 離開水道, 過了小橋, 直奔丁蜀鎮中心. 不知我何年何月才可以再來東坡書院, 或是替老太太的小貓拍照?

IMG_6473.jpg

发表人: E世代鐵道之旅 下午8:07 收藏在 中國 Tagged backpacking 評論 (0)

漫步水鄉

東山

rain

在黃黃青青的河道上, 對岸黑瓦頂白灰牆的房子比老街的乾淨. 房子前面有小樹叢, 旁邊是長了青苔的河埠頭(河邊的小碼頭), 再來是一道石拱橋, 橋上有石欄, 欄外面黑黑的, 但欄裡面好像塗了一層新的白色油漆, 散發出新舊兩種姿色.

河道大概寬二十米, 我順著走, 又看見另外一道石拱橋, 橋下有四個刻在白色柱子上的紅字:「蜀山大橋」. 蜀山大橋跟剛才那道橋的設計很像, 只是大橋比較大 (不用提醒我, 我知道這是廢話!). 大橋的石欄都塗了一層新的白色油漆, 但有些地方還要修補. 我很想走過大橋, 但先要學人家那樣, 走在橋的一邊, 然後把遠處的房子從橋底下拍下來. 結果我拍了幾張也拍得不大好, 最後也忘了走過大橋, 就這樣離開.

河道兩岸都有小碼頭, 我過了大橋, 又有一條不知名的橋, 這條橋也是用石造成的, 但不是拱橋, 只用柱子撐起來, 上面可以讓汽車通過, 下面剛好有一條木船駛過. 木船外面放了二十幾個輪胎, 船長高高的站在綠色的艙房前面, 他還放了一塊防風板. 最奇怪的是船裡面有「噴泉」—一直有水從下面噴上來, 難道他運的是海鮮河鮮?

IMG_6350.jpg

河邊的路都很窄, 頂多可以讓三個成年人並肩而過, 但有時候來一部摩托車或是一輛自行車, 我要讓路, 多站在靠房子那邊, 免得掉進河裡. 我在汽車石橋下走過, 回頭一看, 原來橋下的柱子拼了幾個長方形, 從這裡拍房子也蠻不錯, 馬上拍了幾張. 剛巧一部摩托車停在旁邊, 前面是水是草, 遠一點是房子和樹, 便拍了幾張廣告照片.

再走下去, 路已經沒有, 河道遠方也讓我嘆息, 因為幾條工程船在施工, 難怪河水都是黃黃黑黑 (不再是黃黃青青), 我便回頭, 想走過蜀山大橋, 然後離開這裡.

我一直走, 才發現原來剛才經過的房子也很有詩意. 其中一家人在天井放了十來個紫砂花盤, 簡單一點的上面寫了一個「茶」字, 設計比較好的有詩句有圖畫, 也有幾十個(可能是一百個)不同寫法的「福」字, 但我沒有能力帶一個回香港, 就是人家免費替我運到香港, 家裡也沒有地方放. 我仔細再見這些工藝品, 也不大像花盤, 會不會是每家每戶的必需品—馬桶?

IMG_6311.jpg

在另外一家房子的旁邊, 有一排竹籬笆, 把一排樹和權木綁住. 我不知道這些是甚麼品種, 但每一條樹幹都很直, 枝子不多, 葉子不大, 更讓這些樹看上去像幾根木柱. 權木雖然多了幾條分枝, 但每一條枝子都向上長高, 跟那些樹成為一道「樹簾」. 這家房子的外牆像給人故意打破, 然後用上幾十個紫砂花盤堆在一起, 花盤不夠便塞一點磚塊和瓦片, 如果讓後現代藝術家看見, 定會覺得這個房子的設計者是天才.

我走了十幾步, 看見一家有歐洲情調的房子. 雖然還是黑瓦頂白灰牆, 但房子外面種滿了植物. 這家房子的牆上分成灰色和白色部份, 一堆薔薇正努力向上生長, 快要爬到簷蓬. 簷蓬上有一堆葉子向下長, 還有幾條彎彎曲曲的木, 跟下面的植物接在一起.

我走到房子的前面, 突然有東西把吸引我的注意. 原來牆壁上有一個四方形的空間, 外面長滿葉子, 裡面倒是有一隻貓在那裡睡覺. 我取出照相機把牠拍下來, 不多久, 一位大概六十多歲、穿上黑色衣服的老太太從房子跑出來. 她一點都不緊張, 只是好奇的站在我旁邊. 我看看她, 再看看貓.

「原來你在拍我的貓!」她仿然大悟. 「你隨便拍吧.」

「你的貓很會找地方休息.」

IMG_6367.jpg

她告訴我一些關於她的貓的生活習慣, 原來牠曾經跟其牠的貓打架, 打瞎了一隻眼睛, 但它很會抓「毛子」. 我想她在說「耗子」(老鼠), 但聽她說幾次, 也像在說「毛子」.

「牠抓了一隻很大的『毛子』, 我拿出來給你看.」

我說了幾次「不用了, 謝謝妳」. 她打消意念.「原來你怕『毛子』.」

耗子有甚麼好看的? 妳就是拿一顆像耗子這麼大的鑽石我也沒有興趣看!

當然, 我是香港人的代表, 總不能這樣跟她說嘛!

IMG_6317.jpg

後來她來了一位鄰居, 年紀好像比她大一點. 兩個人又問我從哪裡來, 要去哪裡.

鄰居說:「這裡有甚麼好玩? 香港才好玩嘛!」

住在城市的人喜歡郊區, 住在郊區的人喜歡城市, 不用說她們也會懂.

「附近的寺廟很好玩, 你去看看吧!」

老太太也說那裡很好, 我對寺廟興趣不大, 只是看她們這麼熱情, 那便去一趟吧.

老太太說:「我今天早上才去過, 不能帶你去, 但你只要從這條路走, 便可以找到.」

鄰居說:「我現在要去那邊, 你可以跟我從那條路走, 我教你怎樣去.」

鄰居的那條路, 我剛才去過, 老太太說的這條路, 我沒有走過, 所以我謝了她們, 然後自己走, 但才走了不到一分鐘, 我走到另外一條路上, 原來鄰居已走在我前面.

我便離開水鄉, 到廟裡去看看.

IMG_6353.jpg

发表人: E世代鐵道之旅 下午7:58 收藏在 中國 Tagged backpacking 評論 (0)

老街的風韻

東山

rain

兩排黝黑的房子、樓上的木窗子、地上一塊一塊大石拼在一起的石板街、從廚房傳出來燒菜的香味、幾個坐在門口吃飯的女人和小孩子, 這裡就是我要找的老街.

老街那些黑瓦頂白灰牆的房子起碼有六七十年, 可能也有一百年以上, 部份房子外面有一塊小小的金屬片, 寫上這座房子從前有甚麼功用, 或是哪一位製造紫砂壼的師傅在這裡住過. 我一直看, 一邊在想: 這些師傅現在不在這裡住, 是他們發了財搬走嗎?

我還沒有走到石板街以前, 先經過幾家房子. 其中一家外面的鐵欄寫上是幼兒園, 都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辦, 門楣上沒有金屬片, 倒是有一塊白白的薄片, 不知是甚麼造的, 表示這裡從前是祠堂. 往前走幾步, 有一家房子的兩幅外牆用紅磚砌成, 但加了幾十個紫砂花盤. 花盤看上去是沒有建築材料才加上去的, 但堆砌有序, 又好像是故意的, 讓人好奇, 要從花盤的縫隙中往裡面瞧瞧.

IMG_6254.jpg

再往前走, 左邊長滿野草, 還長了一棵樹. 柏油路上停了一部紅色的摩托車, 後面是暗綠色的葉子, 好像一幅廣告照片. 一個男人在不遠的地方, 坐在一堆瓦片上, 拿了一個大碗在吃飯.

地上的路開始有石塊, 應該是老街的開始. 路從寛到窄, 本來可以容下大貨車, 到後來變成連私家車也不能通過, 對於沒有相關知識的我, 只能用這個方法表示寬度. 老街開始彎曲, 兩旁的房子外面有幾部摩托車停著, 有些還用布包蓋起來. 街上給雨水洗過, 雖然沒有太陽, 但還是有一點點閃亮. 地上的石塊連在一起, 我在上面走, 也終於可以「腳踏實地」.

拜讀林峰先生的著作【江南水鄉】, 才知道這種石板路的特色:

「將長條石板鋪在路中間, 碎石塊鋪在路的兩側, 既充分利用了石料, 又防雨天路面過於光滑. 人走車行在長長的石板路上, 時間一長, 路面就被磨得凹凸有致、光溜溜的, 夕陽一照, 泛出冷冷的光, 很是有點歷史滄桑感.」(註一)

IMG_6273.jpg

這裡的房子牆壁本來是白色, 但經過年月的洗禮, 都變得灰灰黑黑, 還長了霉. 房子一般有兩層高, 上面那一層有腿色的木框窗子, 裡面還有紅色的膠盤子, 也掛上幾件衣服讓風吹乾. 牆上有電箱, 也有幾條電條穿到別的房子. 下面是兩道木門, 旁邊的窗子都裝上鐵枝. 有些房子外面還有過年的色彩, 橫眉一幅「迎春接福」, 下面一句「走鴻運年年興旺」, 差點沒掛上一兩串炮仗.

現代人覺得不可思議的, 是這些房子原來曾經有其它用途. 在外面掛上「批發棒子」房子原來曾是康蜀醫院. 在兩層高的破房子做醫院? 像我這樣的城市人是不能想像的, 房子面積跟衛生已經是大問題, 但這種醫院應該還在很多小鎮或農村裡. 在另外一家裝了鐵閘的房子外面, 金屬片上寫的是「蜀山農業銀行舊址」, 還好它在1949年結業, 否則像我這種身手不好的人也能爬進去偷錢, 或是直接呼喝, 叫職員把錢拿出來.

如果說老街的住宅都加了鐵閘和在窗上加上鐵枝是為了防盜的話, 他們也實在沒有防盜意識, 因為他們重視自由, 也重視鄰居的關係. 我經過很多房子, 大門都大開, 裡面不一定有人看著, 有時候只有一位老太太在裡面. 一對不到十二歲的兄妹就在街上走來走去, 不怕陌生人, 也不會擾騷陌生人. 小女孩應該不到八歲, 穿上白色的裙子, 腳上一雙拖鞋, 自己一個在玩. 他們的母親看見陌生人(那便是我), 也不會刻意叫兒女當心 (其實他們應該萬分當心的!). 可能那位母親用了暗語:「喂, 回來吃飯囉!」

IMG_6287.jpg

這條老街沒有把遊客當成寃大頭(廣東話叫「水魚」), 完全找不到一家賣手信的商店, 看不見「我愛老街」或是”I love old street”的小鐵章、書籤等東西, 更看不見老街的模型, 頂多只有幾家「中國不能移動」的電話公司(讓人打固網電話的小店), 也有「蜀山便利店」(賣糧油煤炭的小店). 我走到老街的盡頭, 才看見幾家賣紫砂壼的店, 但全都沒有開門. 一位大叔倚在門邊看著我, 不知是不是想把店門打開, 看我沒有興趣, 他也不管我.

我的老街之行, 就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 這裡沒有故意裝飾, 讓我看清楚它的真面目, 像一位不施脂粉的女士, 雖然多年來鉛華盡洗, 但還散發著樸素和古典的風韻, 比那些「濃妝艷抹」的遊客區更吸引.

(註一)
頁69, 林峰著【江南水鄉】,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

IMG_6292.jpg

发表人: E世代鐵道之旅 下午7:55 收藏在 中國 Tagged backpacking 評論 (0)

(日誌 1 - 5, 總共 36 篇日誌) 頁面 [1] 2 3 4 5 6 7 8 » 下一個